<output id="e100a"><track id="e100a"></track></output>

        首頁 > 證券 > 正文

        21硬核投研丨半導體設備:業績與股價齊飛,高景氣與波動風險同在

        2023-04-21 14:59:17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張賽男

        21世紀資本研究院 張賽男 上海報道 

        近日,多只芯片龍頭披露的財報顯示業績低迷,但半導體設備板塊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價卻連連攀升。

        4月20日,Wind半導體設備板塊報收5651.26點,漲幅近3%,創下自2021年底來的新高。個股方面,北方華創(002371.SZ)股價已連續多日大漲,截至20日收盤報352元,同樣創下2021年底來的新高。與此同時,中微公司(688012.SH)、至純科技(603690.SH)、芯源微(688037.SH)等半導體設備廠商紛紛大漲。

        在2022年底整體陷入低迷之后,整個半導體設備板塊大有“回春”之勢。

        究其原因,還是和業績高度關聯。在受下游需求影響半導體產業鏈整體不振之際,芯片龍頭如韋爾股份、卓勝微業績出現斷崖式下跌,但設備板塊卻是難得的亮點。以北方華創為例,2022年、2023年一季度,凈利潤均保持了快速增長。

        21世紀資本研究院此前多次報道指出,隨著半導體供應鏈的國產化將繼續深入推進,其中,半導體設備及零部件、材料等增長較為穩定。

        業績增長韌性

        北方華創發布的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46.9億元,同比增長51.68%;實現歸屬凈利潤23.5億元,同比增長118.37%。

        公司表示,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半導體設備市場占有率提高,銷售訂單增長,使得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了增長;此外由于在收入增長的同時,成本及費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不止北方華創,多家半導體設備廠商業績表現出難得的韌性。

        晶盛機電(300316.SZ)預計去年實現凈利潤約27.4億元-30.8億元,同比增長60.0%-80.0%。公司方面表示,去年進一步深化了裝備+材料的協同布局,各項業務取得快速發展。一方面,緊抓半導體裝備國產化進程加快的行業趨勢,實現半導體裝備訂單量同比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積極開發光伏創新性設備,進一步提升技術服務品質,強化公司光伏高端裝備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長川科技(300604.SZ)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約4.5億元-5.2億元,同比增長106.2%-138.27%。公司提到,盡管行業景氣度受周期性影響下行,但下游核心客戶對公司自主研發產品的需求旺盛進一步助力公司主營業務突破周期影響快速增長。收入結構上,高端品類收入占比持續上升,為經營業績增長帶來一定動力。

        此外,中微公司預計2022年營業收入約47.40億元,同比增加約52.50%,預計實現凈利潤約10.8億元-12億元,同比增加6.78%-18.64%。芯源微預計實現凈利潤約1.75億元-2.1億元,同比增加126.25%-171.49%

        這是全球半導體設備產業發展的一個注腳。

        來自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金額增長5%至1,076 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內地設備投資雖較2021年下降5%,但仍以總額283億美元連續三年拿下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寶座;第二大市場臺灣地區則增加8%至268億美元,連續四年增長。

        而從今年一季報的表現來看,相關廠商的業績還有望持續高增。

        北方華創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36億元-40億元,同比增長68.56%-87.29%,實現歸屬凈利潤5.6億元-6.2億元,同比增長171.24%-200.3%。晶盛機電預計實現凈利潤約8億元-9億元,同比增長80.86%-103.47%。

        國產化導入加速

        為何在行業周期性下行的情況下,設備廠商仍然保持如此強勁的增長?背后的邏輯還是要回到晶圓廠擴產和國產化導入需求。

        “半導體設備生產廠商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和日本,中國半導體設備整體國產化率不足20%,這就意味著國產發展的廣闊空間。2023年半導體供應鏈的國產化將繼續深入推進,其中,半導體設備及零部件、材料、關鍵芯片等增長較為穩定?!币晃粰C構分析人士向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半導體核心設備如光刻、刻蝕、PVD、CVD、氧化/擴散等設備的Top3市占率普遍在90%以上。

        在外部環境的變化之下,尤其在半導體設備出現管制措施之時,半導體國產設備在快速滲透。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時,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會超過50%,初步擺脫對美國設備的依賴。

        “半導體設備廠商景氣度正在增長,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產化進程加速,由于國外設備的禁運,不少晶圓廠加速國產設備導入,提升了設備廠商業績?!鄙疃瓤萍佳芯吭涸洪L張孝榮對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

        至純科技公告稱,2022年度業務保持穩步增長,新增訂單總額為42.19億元,同比增長30.62%,其中半導體制程設備新增訂單18億元,同比增長60.71%。至純科技的核心客戶均為國內知名企業,如上海華力、中芯國際、長江存儲、合肥長鑫、士蘭微、西安三星、無錫海力士、北京燕東、TI、華潤微等。

        中微公司去年新簽訂單金額約63.2億元,較2021年增加約21.9億元,同比增加約53%,訂單銷售比達到1.33。

        晶盛機電則表示,公司積極推動單晶爐、拋光設備、減薄設備、硅外延設備等8-12英寸大硅片設備以及碳化硅外延設備等面向國內主流半導體材料廠商的市場推廣工作,相關半導體設備的出貨及驗證加速推進,公司半導體設備訂單持續增長。

        廣發證券的一份研報整理了2022年國內晶圓廠的公開招標項目以及相關半導體設備廠商的中標情況,可作為觀察國產半導體設備的一個切口。

        研報顯示,2022年,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合計中標231臺設備,北方華創、創微微電子、中微公司、萬業企業中標量領先,分別中標 64 臺、28 臺、22 臺、21 臺設備。

        2022年,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合計中標量在對應工藝環節的中標比例為26%。其中,盛美上海的硅片再生設備、北方華創的 PVD 設備和氧化設備、創微微電子的濕法腐蝕設備在對應工藝環節的中標比例領先,分別為 67%、50%、50%、47%。

        根據各公司官網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內資晶圓產線的總產能約為162.5萬片/月(8寸約當),而各條產線的規劃總產能約為454.5萬片/月(8寸約當),現有產能距規劃產能仍有較大的擴充空間,因此,內資晶圓產能的大幅擴張,有望為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帶來廣闊的訂單增量。

        風險同在

        但在一片向好的市場中,仍能聽到一些雜音。

        上文提到,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仍然增長,但增速已明顯放緩。從最新的消息來看,由于全球芯片廠商縮減資本開支,原定設備采購計劃也受到波及。

        多位半導體設備業內人士表示,去年上半年收到許多訂單,但多次推遲后,客戶宣布將在2023年減少50%的設備投資,并持續取消訂單。還有業內人士日前透露,SK海力士去年Q2要求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延遲發貨,到了Q4則不得不完全取消訂單。

        也就是說,盡管國內半導體廠商在產業鏈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保持了快速增長,但不能忽視全球市場環境的變化。

        目前,一些國際龍頭已經宣布了減產計劃。三星今年一季度利潤創下了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紀錄,與此同時,三星無奈宣布減產計劃,表示正將內存產量削減至有意義的水平。臺積電近期也被傳出其28nm擴產計劃將全部暫緩,并有意下修今年資本支出,減幅可能超過12%。

        這些半導體大廠的減產和削支消息,對于半導體設備廠商來說不是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后者的訂單將減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之所以還仍能保持快速增長,不得不考慮設備這個偏上游環節存在的滯后性因素。

        張孝榮還表示,“半導體設備市場是個專業性比較強的市場,規模不大,許多國內企業的銷售額,加起來可能還不如ASML的一臺光刻機價格?;鶖敌?,所以容易看到波動?!?/p>

        對于近期半導體板塊的上漲,他認為,除了禁運產生的市場情緒外,還有板塊輪動的因素??偟膩砜?,他表示,“國產設備行業景氣度處于抬頭上升通道,市場對國產芯片的需求擴大,下游企業需要設備以應付產能擴大的需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