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涼山熱了
8月底,送走最后一撥研學旅行團的孩子們,位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深山里的涼山州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終于安靜了許多。剛剛過去的兩個月,基地的暑期夏令營幾乎天天爆滿,每天要接待數個研學團來訪。到涼山研學,不止學習航天知識、了解彝族文化,探訪彝海和螺髻山的生物奧秘,亦是孩子們暑期難忘的回憶。
今年暑期最火當屬研學游,積壓三年的“遛娃”需求一朝得以釋放。攜程數據顯示,今年暑期研學游報名人次較去年翻2倍,國內北京、內蒙古、青海、甘肅、四川的研學產品銷量排名靠前。歷史人文、科學探索、親近自然品類訂單數較2019年都有大幅度增長。
涼山的研學恰好都踩中了市場的需求點,難怪在一眾研學目的地中異軍突起。
這個暑假,涼山熱了。
從航天谷到航天城
從6月底開始,西昌青山機場每天落地的航班里總少不了一群來參加涼山研學團的孩子,長沙小學生周子瑜便是8月中旬通過參加童程童美銀河漫游-火箭發射航天營第一次造訪涼山,按照行程安排,周子瑜和其他暑期營的小朋友將一同前往西昌航天發射基地了解航天探月工程,參觀火箭廠房和火箭發射架,幸運的話有機會親眼目睹火箭發射升空,近距離感受山谷震動轟鳴。
航天是涼山吸引外地研學團的第一元素,畢竟這里是國內最享有盛名的商業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三大航天發射中心之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于1970年,目前管理使用西昌、文昌兩個航天發射場,其定位主要作為衛星發射基地,自1983年建成以來,西昌已經成功完成數百次發射任務,將國內外多顆衛星送上天空。
西昌發射中心總部設在西昌市,發射區位于西昌市西北約60公里處的冕寧縣澤遠鎮峽谷里,衛星發射測試、指揮控制、跟蹤測量、通信、氣象、勤務保障六大系統的相應場區,則分散在峽谷中不同區域。因緯度低、海拔高、云霧少,無污染,空氣透明度高等優勢,成為航天專家眼里的“天然發射場”。
不過,隨著人們對航天與火箭發射的興趣越來越高,越來越多人爭相涌進峽谷參觀,攜程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今年暑期“西昌發射中心”相關產品訂單量比2019年增長269%。原先僅供衛星發射相關的配套設施越發捉襟見肘,亟須擴容。
8月中旬,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實地探訪西昌發射區及其山腳下的涼山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發現盡管當地已斥巨資進行道路投資,優化了從西昌機場、火車站等地到衛星發射區的路況,可兩車道只能應對常規需求,一旦旅游車輛大量涌入,依然容易堵塞,尤其是發射區峽谷底下的停車場無法滿足上百輛車的??啃枨?,這無疑將限制當地航天旅游的發展需求。
而上到發射塔附近的參觀平臺,雖然距離火箭發射塔非常近,僅兩三百米遠,相當震撼,但參觀平臺的環境極為簡陋,也沒有太多延展和活動的空間。觀景平臺工作人員預計每年接待游客量在幾十萬人次左右。
“我們必須拉開航天旅游空間距離,給游客更好的旅游體驗?!睆陌l射塔下來到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有十幾公里的距離,冕寧縣文廣旅局局長劉高指著沿途的田野向記者介紹道,冕寧正準備圍繞衛星發射規劃建設一系列的航天文旅項目,深度挖掘航天文旅經濟。
比如發射塔架的實地參觀,冕寧政府已經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商洽,獲得獨家授權經營發射塔的參觀游覽活動,以學生為主的研學團將可有條件進入發射塔區域內,近距離觸摸和參觀發射塔。尤其特別的是,進入發射塔區域之前,冕寧政府將建設一個實體火箭展出廳,所展出的是當年西昌發射中心第一次發射時,為保證成功性多準備的火箭備品,如今將移交對外展出。實體火箭展出國內外都極為罕見,具有很高的參觀價值。
而在發射塔附近的彝族村落八一村,冕寧政府擬建設實況發射觀景平臺,讓游客能夠近距離觀察衛星發射的盛況,感受山谷的巨大震動,同時提供豐富的文旅業態,游客們不僅僅能參觀發射塔,觀看火箭發射,還能住下來體驗當地的彝族文化。
從發射區的峽谷出來,沿著安寧河將有2000多畝土地規劃發展航天現代農業,專門進行航天物種培育和種植。這片區域也將專門建設一條觀光車道,讓游客能穿行綠色田園之中,親近航天果蔬種植園。社會車輛則走另外的車道。
駕車行至漫水鎮,冕寧政府還規劃了500多畝地建設航天小鎮,其中包括航天博覽園、航天體驗園,完整呈現我國衛星發展的輝煌歷程,甚至不回避上世紀90年代失敗的血淚經歷,讓孩子們更深切了解我國航天發展的艱辛不易。同時,航天博覽園還有眾多火箭發射回收的實物展出,包括回收倉、整流罩等,讓孩子們有更多親身參與和體驗的空間和項目,提供更好的研學體驗。
劉高認為圍繞航天主題發展不同板塊,豐富旅游業態才能延長游客游覽時間,留得下旅客,切實拉動當地文旅經濟。據其透露,項目計劃投資20億到50億元,已經完成了一部分項目籌建,但受疫情影響,還有些項目亟待新資本進場。
涼山研學新長征
不獨航天,涼山還有眾多吸引研學團的要素,比如漢彝民族團結歷史和豐富多樣的自然地貌。
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進入涼山,時任紅軍前衛先遣司令劉伯承與彝族部落首領果基小葉丹在彝海湖邊結盟,為這里留下了紅色的篇章。彝海結盟也成為紅軍長征史乃至中國革命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坐落于彝海邊上的彝海結盟紀念館陳列了200多件紅軍長征時期的文物,比如紅軍外出證章、紅軍旗桿頭、當年的槍支、手雷、大刀,以及紅軍當年長征經過冕寧時送給老百姓的銀元、糖果盒、手鐲等物。展廳里還展出了劉伯承和果基小葉丹歃血結盟后,劉伯承授予果基小葉丹的“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隊旗。
如今松林翠綠、綠水悠悠的彝海成為全國知名的紅色景點,圍繞著彝海結盟,相關研學團還會安排孩子們去了解彝族漆器制作、火把節等文化內容。
日前文旅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關工委聯合印發《紅色旅游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用三年時間打造百堂紅色研學精品課程、千條紅色精品研學線路”,彝海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條精品研學線路。彝海不僅講述紅色故事,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孩子從四面八方趕來。
“彝海周圍沒有明顯的進水口,但常年保持水位不降,彝海的水是從哪里來的?還有彝海的濕地面積那么大,濕地的作用是什么?”四川能投彝海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厚坤表示,除了衛星發射等航天吸引力,對于孩子們來說,涼山還有大量的地理知識和人文環境能夠教學。比如彝海景區的天文觀測條件優越,被打造成彝海星空暗夜公園,孩子們可以露營觀星,進行天象觀測,目前公園內也已安裝了數字天象廳,可以更系統地掌握天文知識。
康厚坤透露,目前全國各地家長對更深入探索科學知識類研學團的需求有明顯的增長,該公司除了自營的研學團,也和不少一線城市的專業機構合作開展高階研學活動。比如該公司與南京北極天文儀器合作開設的天文研學項目,在觀測設備上就能吊打市面上一般的研學團。
在康厚坤看來,涼山的研學可拓展“天、山、?!辈煌盗?,其中“山”的知識點除了解當地峽谷地貌、地震斷裂帶等,還有一個非常特別之處,即“暗物質”研究。暗物質是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物質,只有在極深的地下才有可能直接探測到??茖W家們推測,正是由于暗物質強大的引力作用,宇宙中的物質才能夠聚合,形成星體和星系??梢哉f,找到暗物質將給宇宙探索帶來重大變革。
很少人知道,涼山州的大山深處2400米地下,就藏著目前全世界最深也是最大的暗物質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岛窭ふJ為,就像當年沒人預料得到衛星發射也能參觀,暗物質實驗室未來沒準也向公眾開放。如今單單是暗物質概念的聯動,就大大豐富了當地研學內涵。
然而,擁有這么多“寶”,涼山旅游資源尤其是研學旅游猶在“深閨待出閣”。當地優越的資源正在慢慢被公眾所知,蜂擁而至的眾多研學團便是例證。隨著相關文旅投資逐步落地,當地旅游接待能力提升,興許再等三五年,涼山研學旅游會有另一番風貌。